谎言的鉴别、验证及预防

没错,预防。不过我会先从鉴别和验证说起。

 

我们在执法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对局双方的牌手对于游戏中的一些元素各执一词,而其中的一方可能在说谎。过去这种情况被称为“他/她的版本”,而现在只能称之为“他们/他们的版本”。(译注:这里是调侃多明对于性别词的修改,这个修改对中文版影响很小。)

鉴别谎言

在我们展开讨论之前,我要先强调一点:即使双方牌手的说法是互相矛盾的,裁判仍然应该充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这非常重要。不要因为两位牌手各执一词,就认为一定有一个在说谎。实际上他们有可能都在说谎,也有可能都是诚实的。

 

在进行调查时,这一点应该被铭记于心。引用一位法国诗人的句子:“当一个人确信自己是对的,他就会懒于继续思考。”所以请时刻保持思维的开放。

 

都在说谎

每当一个情形存在争议,是非难断时,牌手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们很可能都想操控事情的走向,从而各自告诉你一个不符合实际情况,但符合自己利益的故事。这里有一个我在2012年遇到的案例,那时还存在“额外抓牌”这项违规,所以为了让这个案例能更好得被不了解这项违规的裁判们理解,我对案例有所修改。

NAP 操控一个 迷宫精怪, AP  施放了 恶邪枭 然后从牌库顶拿了一张牌,面朝下的放在桌子上,并移向自己的手牌。两位牌手对于这张牌是否接触到了AP的手牌说法不一致,而这将决定判罚是“额外看牌”还是“非公开牌张失误”(这张牌是否被看到了并不确定)。当询问两位牌手这张牌最终处于什么位置时,AP说这张牌从未接触到自己的手牌,而NAP则指出这张牌加入了AP的手牌并且还被洗过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永远无法确定,但我认为AP意识到了,如果这张牌没有接触到手牌,那么判罚仅仅会是一个额外看牌,而NAP 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线索,他只是担心裁判只是把这张牌放回AP的牌库顶。

这个案例并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详谈了,在我15年的执法生涯中只有两三次遇到这种情况。

 

没人说谎

也许你们并不相信,大部分时候,即使牌手各执一词,也并不存在说谎者。所以我在一开始就强调在调查时一定要把这种可能性考虑进去。

牌手常常会对发生了什么产生误解,或者对对手产生误解。这是由一些主观感受,或一些模糊的概念造成的,比如:过去了多少时间、对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5秒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

牌手对于所花费的时间的认知,取决于他们的主观感受,因此经常由于牌手们对结果的预期不同而产生认知偏差。比如下面的例子:

NAP 想要进行阻挡时,AP 声明自己还没有完成宣告进攻者。
NAP 说 AP 停顿了很长时间并看着 NAP。
AP 说自己仍在思考和进行对战斗的计算。

真相可能是其中一种:也许 AP 一直在摆弄他的生物们只是忽然明确的停顿了一下,也许他抬起头只是为了再仔细看看 NAP 的其中一个阻挡者。
*所以 AP 真的完成了宣布进攻者吗?在他看来并没有!
*所以 NAP 真的认为 AP 已经攻击完了吗?在他眼中的确如此!
没有人说谎,他们只是对现状的理解不一致。一个简单的场面,在经过人们各自的认知和偏见加工后,变成了两种不同的场面。这个案例正是如此。

 

沟通失误

错误的沟通常常由“语言障碍”造成, 有时也源于牌手对于对手说的某个词语理解错误。

特别是对不讲英语的牌手而言。“OK”常常被用于确认一个动作被执行,比如施放咒语。而对英语牌手而言,除非使用特定的语调,否则“OK”这个词意味着咒语已经结算。
另一种例子是,牌手有时会认为对手说了“过”、“结束”这样的词,而对手仍在思考中。

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我的建议是永远在第一步先评估有多少影响是由沟通失误造成的。对于这个话题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我以前的一篇文章。(译注:中文版:如何处理“交流失当”

 

其中一个在说谎

我把这种情况放在最后写,是因为这种情况最复杂,却又并不罕见:双方的说法中某些因素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所以一定有一个牌手在说谎。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强烈的建议大家先阅读一下(又来?)这篇文章。(译注:中文版:调查:巡场裁判在调查中的角色

除了文章中已经写过的那些概念,我还需要补充建议一点,提问的时候涉及面要广泛而不要太有针对性。一个广泛的问题会让说谎者的日子很难过,因为他们不知道你的关注点在哪,所以也不知道应该修改哪一块的说法来应对你。

 
 
 
 

验证谎言

 

不断变化的故事

牌手说辞发生变化,常常是我们判断出他们在说谎的起点。因此在调查时,才特别需要接到judge call的那个巡场裁判在调查过程中一直呆在你身边,时刻留意牌手的说辞。若非如此,牌手就可以随便修改自己的言论。
当一个牌手刚开始说了X而接着又变成Y的时候,你就知道事情有些不对了。不过即使这样,也不要轻易做结论,还记得我先前引用过的法国诗人的话吗:“当一个人确信自己是对的,他就会懒于继续思考。”
当你做出决定之前,再次思考,你面对的情况是否仅仅属于牌手们对同一个情形出现了认知偏差。特别是当你多次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之后,就算牌手一直在讲实话,他也可能会认为你需要他修改措辞。
总之,如果你多次询问同一个问题,你可能就在危险的边缘试探。这会使你之前收集到的信息无效化:一个说谎者会在这期间不断完善自己的故事,把你引入歧途,使你不得要领。

 

调查习惯

当牌手告诉你一个说辞,举例来说“我做了[x]来表明我的异能触发。”你就需要询问,这个异能之前是否触发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接着问这个异能在之前触发时是以怎样的形式被声明的。
然后对比对手的说法,比如你可以问问对手,“[x]个回合之前发生了什么?”X就是同一个异能在上一次触发的回合,如果你能得到答案,也许你就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从而做出决定。

 

衡量一个陈述是否有意义

当牌手想要掩饰一个错误,或改变一个决定,但为时已晚,此时我们特别需要衡量他们的陈述是否有意义。这是几年前一个限制GP上的案例:
AP 用很多生物一起进攻。NAP 没有进行阻挡,AP 对此感到很惊讶然后对自己最大的一个生物施放了一个带有践踏异能的咒语。AP 看着 NAP说“你死了吧?”而 NAP 则回答,“我还剩1。”其实,AP忘掉了先启动某个异能,导致了这个局面。
他们呼叫了裁判,AP 辩解说他只是在陈述一个将会发生的事所以还没有启动应该被启动的那个异能。这个辩解在这个案例中是无意义的:NAP 已经没有任何费用了,AP 想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直接做。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AP 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也许将付出整盘游戏的胜负作为代价,但这确实就是一个错误。
他们会坚持自己版本的故事,但却并不可信。

 

预防说谎

有两种作弊者:机会型和预谋型。(提醒一下,无知的人不等同于作弊的人,他们只是犯错的人。)
最近,我遇到过一个两位牌手说辞不一的案例,我轻微地感觉到,某位牌手似乎有点过于仔细地斟酌自己的说辞。于是我在展开调查之前,先做了如下声明:
“我要先提醒你们,我的目的只是为了对发生的问题做出最合理的判罚和修正,但如果我发现你们之中有人在说谎,那么结果就是有人会被取消资格,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请对我陈述事实。”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牌手明白,如果他们不愿完整的道出真相,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牌手们可能会有种错觉,发表经过“调整”的言辞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不会导致什么后果。如果你提前提醒了他们这样做的风险,就降低了机会型说谎的可能性,他们会明白必须在“接受可能对自己有利的判罚”和“取消资格”之间做出选择。而大部分人不会冒险,如果真的冒了这样的险,那也只能由得他们自食其果。

 

总之,我认为杜绝和预防机会型作弊,比起任由牌手的不良习惯和第一反应去决定事情的走向来说,对整个游戏更有益。虽然裁判们没必要这么做,但这样能省却很多麻烦:
*避免比赛中的其他牌手们等待一个大于十分钟的调查结果;
*裁判将可以更快的收集信息从而更好的做出判罚;
*最终我们期望没有人会陷入充满冲突和压力的不良情形(比如被取消资格)。

 

Written by Kevin Desprez
Translated by Zhang Yi(6107631971)
Reviewed by Alex Yeung(4273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