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風雲會社群中的騷擾行為與裁判的應對

這篇文章因應近來魔法風雲會社群的若干起引人矚目的騷擾事件而作,它既是回應,也希望能夠成為裁判在處理各自社群中的類似問題時可參考的行動方案。無論線上線下,這種騷擾行為已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我們對此深感痛心。裁判社群能夠,同時也應該在應對和阻止騷擾行為上做的更好。 這篇文章即是裁判社群如何看待騷擾行為和惡劣舉止的一個陳述,同時也是對改進裁判自身和裁判社群的行動的呼籲。 裁判和玩家能夠,同時也應該做得更好 裁判計劃拒絕仇恨行為,裁判計劃拒絕騷擾行為。很多裁判在他們的牌店和本地社群中具有正面的影響力。這些裁判反對仇恨行為和騷擾行為,同時也在他們的本地社群中做為正面的社群管理者。 然而,裁判社群這一整體通常不會在較大的魔法風雲會社群當中出面反對騷擾、仇恨、厭女、種族主義、恐跨、恐同及其他類似錯誤行為。我們需要做的更好,讓這些錯誤的行為保留在我們所愛以及幫助管理的社群中實際是在喪失對社群的掌控。同時也將社群的掌控交給了騷擾和欺負他人的人手中。 我們裁判的偉大格言之一是:「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很多人會因為別人的錯誤而指責他們。我們希望裁判能站出來並接手處理自己犯下的錯誤。」 目前的情勢仍屬於我們可以接手處理的範疇。,我們需要來更好地使用我們擁有對抗騷擾者的工具。 裁判與比賽內的騷擾行為 魔法風雲會比賽規則 Read more [...]

Read more.

公告~二級考官資格認證

四月的時候,我們對裁判計畫的結構進行了調整。你可以在此處讀到裁判計畫負責人分享的詳細資訊。其中一個重大改變,就是增加了對特定職責的資格認證。具體到二級裁判,其中一個可獲得新資格認證便是「二級考官」。 設立初衷 這一全新的二級考官資格認證,能夠滿足裁判計畫中的兩個重要需求: 我們希望能讓二級准考生參加考試更為方便。 我們希望能讓二級裁判除了嘗試晉升三級之外,能有更多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為裁判計畫做出貢獻。 隨著新PPTQ體系的實施,如今對「本地」二級裁判的需求日益增長、越發頻繁。「二級裁判」如今代表著「競爭級別執法嚴格度裁判」。本來不應要求二級准考生為了獲得認證機會而萬里出行,然而考慮如今沒有PTQ比賽之後,需要三級裁判來擔任主審的本地規模賽事越來越少的現狀,有時卻是不得已而為之。組織化賽事上的變化,產生了若干意料之外的弊端: Read more [...]

Read more.

新世界新秩序下的二級裁判

在本文中,我們將對「新世界的新秩序」一文中關於二級裁判的晉級流程作出詳細的解釋。我們非常感謝所有在裁判論壇、大獎賽、裁判會議、以及私下交流中,給予我們建議和回饋的所有裁判。另外,我們也想由特別感謝以下幾位: Bryan Prillaman Daniel Kitachewsky Edwin Zhang Fabian Peck Julio Sosa Sean Catanese Sebastian Pękala Yoshitoki Sakai 以及全體區域協調員(RC) 他們深入地參與了下列文件的制定,同時也是新專案「二級裁判的原則、定義以及落實」的一員——該專案旨在確定二級裁判的定義、目標、以及職責。 在進行細節說明之前,讓我們首先一起回顧一下二級裁判的要求,測試,以及資格維持的條件: 以下內容也能在官方資源站中找到。 Read more [...]

Read more.

二級組長資格認證

簡介 為了進一步完善在「新世界的新秩序」 - 這個裁判計畫再定義項目中所提出的裁判架構,我們很榮幸地宣佈「二級裁判組長資格認證」(以下簡稱TLC)正式上線。這是由之前的三級裁判准考生檢查表中的「組長能力」一項演變而來的。   TLC的設立將確保達到以下目標 使其對準考生的評估保持一致性。 提高三級裁判在准考生所在小組裡面擔當影子裁判時的參與度。 Read more [...]

Read more.

新世界的新秩序

裁判計畫正在重建中。本文將介紹其中之緣由以及歸納其中的重點內容。別緊張,儘管將會有不少重大的改變,但是對於裁判們日常的工作來說,其影響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也相信大家很快就會自然過渡到新的計畫中去。如果你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改動的內容,你可以在官方資源網站上找到詳細的資料。等你看完回來,我們再繼續。 上一次裁判計畫有比較大的更新,是在2004年9月的世界冠軍賽閉幕之後。當時的改動被稱為「新世界的秩序」,它為我們帶來了我們沿用至今的5級裁判分級制度。 2004年的魔法風雲會是怎麼樣的光景呢?當時,大獎賽每年約有17場,平均參加人數不到800人,少數大獎賽能有超過1000人參加。大獎賽上的外圍賽事也很少,只能在禮拜日開一、兩場的外圍賽。PTQ大概有100左右玩家參加。售前賽的數量很少,並且是集中統一安排,從而吸引一大群玩家。StarCityGames.com公開賽當時還沒開始舉辦。就連一般執法級別比賽也是近幾年的事。那是一段相當艱難的日子。 裁判計畫也反映了當時的現況。裁判等級不是根據其能力,而是按照地域來劃分(本地、地區、區域、國際、專業)。裁判計畫希望3級裁判成為他們所在區域的領袖,在其區域的賽事上(需要多名裁判執法的大型賽事)培育及認證新裁判。2級裁判被定義為經驗豐富的1級裁判。4級和5級裁判則屬於裁判隊伍中午佼佼者,幾乎只有在大獎賽上才能發現被大家認識。 隨著組織化賽事的演變,裁判計畫也隨之而發生了變化。一般執法級別比賽獨立了出來,主要由1級裁判來負責。認證裁判的工作交由2級們負責。3級之路也有了較大的改變。隨著裁判數量的增加,我們設立了區域協調員這個角色來協助社群的發展。儘管如此,裁判計畫的核心概念,還是當時2004年設立的那個。 這帶來了一些問題。 4級裁判的意義 我們在2015年年初,首次展開這個題目的討論。當時的討論主要圍繞著「4級裁判的意義」。只有瞭解「4級的意義」、「當初的打算」、「實際發生了什麼」,才是我們如何去重塑裁判計畫的關鍵。 在2004年9月的時候,當時我們需要很多經驗豐富的裁判們,來使得裁判計畫得以順利運作。巧合地,那個數量正好是我們需要去帶領大獎賽的裁判的數量。這非常合理。 但,這幾年我們感到了壓力。 Read more [...]

Read more.